当前位置: 笔下小说> 历史军事> 秦时小说家听书>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半代六世(2/6)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半代六世(2/6)

为谋利,四者于一国来说,皆必不可少之人。”

    “没有庶民之耕种,一切当为无本之源。”

    “没有商工之运转,诸般财货当为死寂一般。”

    “没有士人之运筹,一切种种当混乱不已!”

    若论是否有一种改变可以令秦国绵延万代。

    有!

    的确有!

    祖师就曾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何为小国寡民。

    小国者,乃是运筹国祚之内的官府之人少,诸般规则与秩序少,一切种种只需要按照天道本源的运转行进。

    寡民者,便是民众鲜少有欲望,鲜少欲望,清静守心,则冲突不显。

    果然如此,则万千之人甘甜的享受美食、华章,安稳的居住房屋之中,整理自己的风俗,邻国相望,清静不扰,自当绵延万世不坠。

    儒家也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知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道同。

    惜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那般的尘世境界,怕是只存在于典籍与虚幻之中。

    而岁月长河中,任何一种改变,都是形而下的变化,并未触及真正的形而上,并未触及道理的本源。

    何况,以诸夏目下的庶民水准,也不可能臻至那般境界。

    可,世所共进,一切的发展变化,都是向着祖师与儒家所言的那般境界而去。

    因为,如今相较之上古,已然超越甚多。

    而未来相较之现在,无疑要更为上进。

    静水流深,所需平缓,果然推波助流,则呼啸而至。

    周清觉得,还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

    “四民之论,寡人有闻,然齐国终究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