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决战通天泽(1/5)
帝辛改革决心之坚定,一句话概括就是,谁反对,他就废谁。与他关系越是亲近,他下手就越狠。大臣商容反对他,他就杀了商容。王叔比干反对他,他就挖出了比干的心,看他是否有七窍。王后反对他,他就废了王后。太子反对他,他就废了太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姜王后与其所生二子殷郊与殷洪,皆被帝辛所废。姜王后被幽禁在冷宫,殷郊与殷洪被逐出朝歌,各自前往其师尊的道场修行。本来帝辛是想将他们都杀了的,但被人劝住了。一句话,大王只有三子,今日除二子,日后当如何,社稷谁来守之,宗庙谁来祭之?正是这句话,让暴怒的帝辛恢复了几分理智,没有连诛两子,而是将他们赶出朝歌,任其自生自灭。但王子与王后,岂是说废就能废的,尤其是这王子与王后背后,还有一个实力极其强大的后族。东伯侯说是天下诸侯之首,兴许有夸张的成分,但排名第二还是没问题的,实力仅次于周国。在得知自己的女儿姜王后被废后,东伯侯就一直处于造反的边缘。之所以没有立即造反,是因为他在等,等帝辛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说到底,还是帝辛先前积威太甚,以至于东伯侯不敢直接造反。但可惜,他期待的交代并未到来,反而等到了帝辛召他入朝歌的旨意。东伯侯又不傻,岂会不知,他这次要是去了朝歌,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意识到帝辛对自己起了杀心,东伯侯再无犹豫,第一个扯起了反旗,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公开造大商的反。东伯侯这一造反,天下立即震动。毕竟,这可是帝辛的老岳丈,连他都被逼的造反了,可见帝辛是何等的不得人心。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别管东伯侯真实实力如何,起码在名义上,他是四大诸侯之首,天下八百诸侯之长。这样的体量,一旦造反,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整个九州都被震动,然后越来越多还在观望的诸侯趁机下定了决心,也跟着造反了。不过东伯侯造反,打的是大商。可那些小诸侯造反,却不是为了反商,而是为了趁机壮大势力,偷偷攻打周边的国家,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地盘与人口。那些小诸侯心里很清楚,无论最后谁取得胜利,这天下都与他们没关系。既然如此,还不如趁机壮大自己。这样等天下平定后,新的天下共主为了稳固地位,肯定会对他们大加封赏,以拉拢他们。别问他们怎么知道的,只能说记史确实是件很有用的事,能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