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因果与承负(3/7)
,大哥我正在与无忧探讨修行之事,了尘这犊子感应到后,也自觉加入其中;“哈哈哈,阿弥陀佛,此言出自六祖坛经,直指佛法真谛。而无忧所解,令贫僧我忍不住随喜赞叹,嘿嘿,南无阿弥陀佛,老大好。”
闻言,大哥嘿嘿一笑,调侃道;“呦,了尘大师这么有闲心啊?最近化缘不忙啊?还特么有时间连麦呢?”
一处破庙内,白衣胜雪,面容清秀的了尘,此时正在盘膝入定,突然面色一红,在心中回复道;“别闹老大,我喜欢装逼你又不是不知道,别闹别闹,怎么连自己都逗呢?哈哈哈。”
“行,那不逗你了,你有什么感悟没有,说来听听。”
“嘿嘿,阿弥陀佛,老大,贫僧与了尘一样,他修道不执着于道,贫僧修佛同样也不执着于佛,所以贫僧也讲讲关于道家思想的学说可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靠,你别特么拽了,有屁痛快放。”
一听这话,了尘面色更润了三分,随后,顷刻恢复如常,缓缓道;“虽然修佛之人都讲因果,但贫僧对道家思想中的承负观念也是非常认可的。
这两点学术理论中有相似之处,却又存在不同。
因果讲,原因与结果,也称为因缘果报。
佛家思想认为,每一件事儿都有一个原因,没有原因就不会有结果。因果关系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还包括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今天种下的种子是因,那么之后的发芽就是果,而发芽也是因,将来收获果实也是果。
意思是指;一个事件即因,后面的第二个事件即果这之间的作用关系。
每一事件,都是前一事件的果,又是后一事件的因。而一个事件之中,由很多原因综合产生结果,这些原因发生在较早时间点,而该事件又可以成为其他事件的起因,往复循环。
哲学观点认为,因果关系中强调事物的生灭变化法则。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已作不失,是说已经造下的业力,行为、言语或思想所产生的结果,不会无因无缘消失。一旦某种行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