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缺高能炸药?被美国佬剽窃成果的校友,得请回来(2/8)
军事领域,在研究时候就因为成本太高就放弃使用威力更大、更先进的技术,显然是不合适的。
战争模式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从后世过来的谢威很清楚未来百年内,基本上都不可能出现一直反对建造航母的苏联国防部长认为的核战争。
在乌斯季诺夫看来,苏联是要做好打核战争准备的,核战争爆发后,工业能力、经济实力都会严重下降,这时候就需要以较低生产条件能生产出来的高可靠性高杀伤性的武器装备。
于是乎,苏联就出现了可以当一次性消耗品使用的米格-23,不锈钢壳体里装一台发动机的3马赫米格-25;最大限度保留超强火力、降低防护跟生产成本,“一炮死”的T-72坦克等等……
苏联军方这样的想法,也影响到了国内。
很多部队的将军们也是这样认为,觉得武器装备只要威力足够,造价低廉,能大规模装备就行了。
全世界最庞大的炮兵规模,就很能说明问题。
部队的领导干部这样想,谢威是可以理解的。
他没想到,连翟鑫国都受到了影响。
技术越先进,装备之间性能差距越大。
曾经,在没有歼-10的年代,面对性能高到让人绝望的F-22这样先进的战机,空军提出空中拼刺刀精神:用8架歼-8II换一架F-22。
具体方案却悲壮无比:在战争状态下,大量歼-8战机不要命地冲向F-22,不断贴近,用8架歼-8II消耗掉F-22携带的弹药,对方弹药消耗光,又被贴近,自然也就有了机会。
8名国家花费巨大代价培养的飞行员,为了给战友创造攻击机会,前赴后继地放弃自己生命冲向敌人。
何其悲壮!
然而,这样的方案,在自家有了歼-20后,空军才发现拼刺刀的方案一点实现的机会都没有!
金头盔军演中,歼-20跟4代机的歼-10、歼-11、歼-15、歼-16交手,0:108!
而美国的红旗军演,F-22跟其他四代机交手,1:144!
代差,意味着对手基本上没了还手之力。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只有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