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重返荥阳(3/6)
分嵩山山脉,且不像第一段运河有鸿沟遗址可以利用,挖掘的难度要大上许多。
好在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此前已经推行的民夫制度仍然在良好运行,三万民夫仍然在司隶府的管理下努力劳作,虽说辛苦,但只要能稳步推进下去,按期完工并不是痴人说梦。
刘羡来到工地的最前沿视察,只见陆云正在大騩山脚修建一处堰口。工地上热火朝天,到处堆满了筑堤用的石料与木材,一条一丈来深、三丈来宽的河道已经初具雏形,飞扬的泥土味、木屑味,以及汗水味杂糅在一起,让人情不自禁地焦躁起来,为自己手上的无所事事而感到羞耻。
陆云见刘羡归来,颇为高兴,便领着一行人到工地上四处走动,一面巡视各处的开凿效率,一面得意地为刘羡讲解他的运河设计思路。
由于颖水与洧水有部分落差,尤其在大騩山为甚,若直接挖通水渠,恐怕水速太急,难以令漕船从中行过。故而陆云在此处将河道修缮成蛇状,来回弯曲以降低流速,如此一来,船只通行的难度便大大降低了。同时,考虑到长时间的河流冲刷,会使得河道产生变形,陆云采用石制堤坝以防止这一点,这都是寻常运河没有配备的。
但真正能体现陆云治水智慧的,还在于他开挖的分渠和两道闸口。
由于考虑到雨水南丰北稀,以及化解秋汛竭水等问题,陆云专门将河道绕道至两道小湖旁,并用分渠将湖泊与河道连通。这样一来,秋汛时,运河可以向湖泊蓄水,竭水期,湖泊还可以向运河倒灌。但为了以防万一,陆云还在南北两段设置了两道闸口,再制造两片人工湖,利用石闸来蓄水放水。如此以来,就有四座湖泊来管理运河的水位,确保漕运常年不断。
这些都是得益于吴郡陆氏在江东常年的治水经验,如今利用在这次开凿运河中,陆云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能尽情泼洒自己的才华。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段水渠的建造工艺过于复杂,超出了原本的计算,所准备的粮秣财赀可能并不够用,还需要再追加十万匹绢,大概才能完成这次制造运河的所有花销。
刘羡对此并不在意,他看着正欣欣向荣的工地,对陆云道:“只要真能造福于民,你我将遗泽后世,又何惜这十万匹绢呢?”
这么说的同时,刘羡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