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小说> 历史军事> 晋庭汉裔> 第四十五章 新朝局(4/6)

第四十五章 新朝局(4/6)

刘羡说此话时,慷慨激昂,司马乂看着他,便回想起这三年共同渡过的风波,不禁大为镇定,颔首道:“府君说得有理,只是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我该从何处着手呢?”

    这些时日里,刘羡也在思考此事,他已有所得,便献策道:“殿下,我觉得此事倒是不难。处理朝政,归根到底,无非是用人二字。”

    “齐王此前之所以事成,就在于他能得人,而此后之所以事败,就在于他不会用人。他不能拔擢英才而重用庸才,对于普通百姓,不愿意施恩关爱,对于那些尸位素餐的王公大臣,又往往太过宽仁,最后人心离散,才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在下以为,殿下应重新收殓齐王遗体,将他厚葬。而后重用齐王党羽中的那些寒门有才之士,如祖逖、苟晞、潘尼等人,以安齐王余党之心。”

    “可即使如此,京中也有许多人不满殿下,那殿下也不必令他们强留洛阳。可以打开城门,将这些蝇营狗苟都放出去!”

    “放出去?”司马乂大为好奇:“为何要放出去?”

    刘羡分析道:“殿下,您现在有名无权,若无成都王相助,诏令不出京畿。而洛阳内的这些权贵们,多半趋炎附势,或心怡于成都王,或同党于河间王,强留在洛阳,无非是出卖您罢了。”

    “既如此,还不如表举他们,让他们离开洛阳,去长安或邺城。这虽说壮大了二王的声势,但至少,洛阳内也少了许多隐患。殿下可借此机会,与二王修好关系,也能得到尊士让贤的声望,如此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此之后,您整练禁军,缓收人心,想要重整山河,也未必不可为。”

    司马乂闻言,顿时大为赞赏,连连夸赞道:“府君之策,堪称绝妙,我得府君,如鱼得水啊!”

    两人当即在宫中敲定表举的人选。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政变中安抚了外军的王衍。司马乂的政变能够成功,王衍的站台至少有五分功劳,但这也给两人带来了极大的阴影。王衍对禁军的号召力实在太过可怖,他支持谁,谁就能站稳辅政之权,他反复谁,谁就无法立足,故而王衍的存在本身,便是洛阳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为此必须将他迁离洛阳。

    除此之外,对于其余颇有影响力的何绥、裴嵩、荀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