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收获(2/3)
,必须要以最谨慎的态度来应对。
宁愿把己方所有人都当成白痴去保护,也不能过于相信他们的认知。
纠结再三,周粥决定在村里搞一个反牙阝教宣讲会,不管怎么样,先给大家敲个警钟。
比起幸福村的人来说,瑶人反而还好一些,他们有自己的信仰,而且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外来的教义很难令他们认同,除非是那种被族中排挤的人,才容易误入歧途。
周粥在纸上列了几点宣讲会要讲的内容:1、揭露牙阝教的本质;2、讲述牙阝教的危害;3、识别牙阝教的方法;4、传授应对牙阝教的措施。
这是他们过去搞宣讲会的时候使用的框架,但到了古代,还得将这个框架变一变,变成大家能够接受的样子。
换成是以前,周粥肯定得自己费心费力地完善,但现在,她手底下有能用的人了。
她只用将框架搭好,郑文昭就能将她的要求完成得很好。
事情就这么有条不紊地继续着,直到六月底,幸福村种下的早稻成熟,田里的第一批稻花鱼收获。
六千二百亩地,水稻、小麦、小米和豆子占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用来种植甘蔗、棉花、油菜、芝麻和蔬菜等经济作物。
当初计划得倒是挺好,可真到收获的时候,周粥才切身实地地感受到古代粮食产量到底有多低。
浔江平原本就比别的地方土地肥沃,幸福村的田地还使用了粪肥,可是几个月种植下来,一亩稻田,产量最多的不到三百斤,少的也就两百出头。
两千亩水稻收割下来,总共得了差不多五十万斤的稻子,平均一亩地出二百五十斤稻。
那个数字仿佛就是来嘲笑周粥的。
她之前还觉得现在幸福村的地已经差不多了,哪晓得根本不够大家吃的。
要知道现在幸福村人均消耗粮食为一天一斤粮,一年差不多要消耗七十万斤,这是经过加工后的粮食,换算成稻谷这种原粮,消耗直达百万以上。
算下来一年两季稻,刚好够大家吃的。